在法国,因警察枪杀一名17岁少年引发的暴力抗议活动已持续超过六天。
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前从布鲁塞尔欧盟峰会返回巴黎,又宣布推迟了原定对德国的国事访问。这原本将是23年来法国总统对德国的首次访问。
(资料图片)
同日,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(Bruno Le Maire)称,自6月27日发生抗议活动以来,全法已有700多家商店、超市、餐馆和银行分行“被洗劫一空,有的甚至被烧毁”。法国内政部长达曼宁(Gérald Darmanin)则通报,骚乱者已经烧毁了2000辆汽车,有200多名警察受伤。
这场骚乱显然已引发国际关注,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和伊朗等国更新了对法国的旅行建议,警告游客远离受骚乱影响的地区。
6月30日,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发布公告提醒旅法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,“密切关注法国社会安全形势,避免前往游行示威及暴力冲突区域,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个人、车辆、住所和商铺安全防范,临时来法人员尤其要提高警惕,谨慎出行。如遇紧急情况,请及时报警并联络中国驻法国使领馆寻求协助。”
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、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博导赵永升也因这场骚乱推迟了前往巴黎的行程。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这场骚乱或将成为马克龙政府政策上的一大分水岭,其内政、社会、经济和外交政策都可能作出调整。
骚乱背后的法国社会问题
警察枪杀17岁少年的事件首先在遇害少年居住的巴黎郊区激起了民众的愤慨,抗议的浪潮很快蔓延至全法各地。据法媒报道,骚乱中出现了放火烧车以及建筑物窗户被砸破的场景,防暴警察也与示威者发生激烈冲突。
上周五(6月30日),马克龙提前中断在布鲁塞尔参加欧盟峰会的行程,返回法国处理骚乱事件。他随即与法国政府官员举行了紧急会议,商讨应对措施。勒梅尔在与法国贸易和商业代表会面后称,商界人士已表现出“很多情绪,很多混乱,很多担忧”。他已经要求保险公司迅速赔付,以帮助企业重新站稳脚跟。
全法各地的地方政府宣布了示威禁令,一些城市还发布了通宵宵禁和旅行警告。法国内政部则下令关闭夜间的公共汽车和电车服务。
据达曼宁通报,从上周五晚间开始,全法部署了约45000名安全部队警察。在骚乱严重的巴黎、里昂和马赛,也会有专门的精英部队、装甲车和直升机部署到位。截至周日凌晨3点,全法共有486人被捕,被捕人员的平均年龄仅为17岁。
赵永升认为,警察射杀事件是法国社会经济问题的一个导火索,也是法国政府推行养老金改革给社会留下的后遗症。
“法国在退休制度改革上操之过急。在疫情刚刚结束、俄乌冲突持续进行、法国国内经济也表现一般的情况下,法国政府强行通过这一改变,民众对这一结果心怀不满,心里都压着一股火。”赵永升称,在此之后,马克龙一直寻求通过更积极地参与外交活动来消除国内的不满,但却忽略了国内事务。
赵永升介绍,他在法国对同一超市、同一商品近几年的价格进行观察后,发现通胀仍然很严重,且远超官方公布的通胀水平。“官方计算通胀时选择的几十种产品,很多都不是老百姓日常消费所需,而必需消耗品的价格涨幅仍然很大。尽管法国政府提供了一定的补贴,但还是不能抵消通胀的压力。”他说。
其中,收入越低、生活越脆弱的群体感受到的压力越大,这也与此次骚乱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重合。“移民群体一般是通胀和社会改革中受影响最大的群体。而此次遇害的17岁少年是北非裔单亲家庭的小孩,这首先引发了族群的反弹。”赵永升说,此次事件随即成为一个情绪的出口与更大暴力事件的导火索。
专家:不会不了了之
达曼宁在周日早些时候称,周六晚间的骚乱力度减弱,是“一个较为平静的夜晚”。但赵永升认为,此次骚乱事件不会不了了之。
“一方面,法国很快会实行更多戒严和宵禁,对于情况不可控的地区,也会使用武力平息。另一方面,马克龙政府应该会在实际政策上作出更多安抚。”他称,法国希望避免避免重蹈2005年的覆辙,当时两名十几岁的男孩因躲避警察而死亡,曾引发三周的骚乱,并导致法国进入紧急状态。
赵永升认为,第一,法国政府可能会在社会改革的时间表方面作出一些让步,以在民众间获得好感;第二,可能会针对最低收入、最脆弱的人群投入更多援助力量和资金,如增加补贴以应对通胀;第三,可能会对警察执法的法规作出进一步明确。
马克龙对街头抗议活动并不陌生。2018年,由于法国政府宣布增加汽车燃料的碳税,法国爆发了“黄马甲”(gilets jaunes)抗议活动,随后演变成暴力事件。
除提前离开欧盟峰会、推迟访问德国外,马克龙还宣布,禁止法国举行所有大型活动,包括庆祝活动和集会,并建议父母把孩子留在家中,避免青少年因参加骚乱活动而被拘留。
据外媒报道,这次暴力事件中,一些人利用混乱的局面进行抢劫和破坏,并经常使用社交媒体和消息应用程序来鼓励反抗。最近几天的大部分纵火事件都针对的是公共服务机构,如市政厅、图书馆、学校、公共汽车,且大多发生在贫民区,这已引起了居民的不安。近年来,法国政府花费巨资试图改造这些街区。
对此,马克龙还呼吁社交媒体平台帮助平息示威活动,如识别那些利用“社交网络呼吁骚乱或加剧暴力”的用户等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