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立在寡妇身上的政绩 寡妇不够人妻凑
来源:个人图书馆-司敬雪书院时间:2023-06-14 17:20:51

三国时候的魏文帝曹丕既做帝王,又做诗人,陈寿《三国志》中说他“天资文藻,下笔成章,博闻强识,才艺兼该。”可惜的是他老爸曹操和老弟曹植,这两个诗才实在比他还要强得多,以至于大家一提起文学上的三曹,都只能把他放在最后,好像是勉强凑数的一样。


(资料图片)

其实他的诗歌也算得上清绮动人,比诸老爹和老弟固然不如,但对比同时代的建安七子可谓是不遑多让。建安七子中的阮瑀就和曹丕私交不错,经常有诗文唱和,后来阮瑀病死,曹丕还为阮瑀的遗孀孤寡作了一首《寡妇诗》。

诗曰:

霜露纷兮交下。木叶落兮凄凄。

候鴈叫兮云中。归燕翩兮徘徊。

妾心感兮惆怅。白日急兮西颓。

守长夜兮思君。魂一夕兮九乖。

怅延伫兮仰视。星月随兮天回。

徒引领兮入房。窃自怜兮孤栖。

愿从君兮终没。愁何可兮久怀。

曹丕身位曹魏开国皇帝,一代帝王写寡妇也算开了文坛之先河。

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,失去丈夫的女性是最悲悯的群体。而三国时期,因为连年战争,再加上灾荒和瘟疫,死得人特别多。曹操写的“白骨露於野,千里无鸡鸣”,基本上是实情而非文学夸张。“马前悬人头,车后载妇女”的惨景,几乎是那个那个时代的常态。

因为死亡人数众多,自然也催生了无数寡妇。从曹操时期开始实行军户世袭制度,即你当了兵,以后祖祖辈辈都是军人。连同老婆孩子都要随军,战争中死了,守寡的老婆会由朝廷做主,配给没有妻子的军人。士兵逃亡也会“考竟其妻子”,将其老婆孩子配给别的军人。也就是说,所谓军户基本就是战争奴隶,军人妻子实际就是军人的性奴隶和生育工具,命运完全由朝廷掌握。比如曹操著名的收编青州兵,就是连家属在内共计百余万人被收编为军户。到了曹魏见过初期,全国人口大量减少,需要保证兵员,为激励新加入的士兵,曹丕就在全国各郡县征集寡妇,配给士兵当老婆,史书中将这种做法称为“士家寡妇配嫁制”。

“士家寡妇配嫁制”的另一个目的,是要这些失去亲人的妇女不断生育,为朝廷增加兵源。在曹丕看来,寡妇是闲置资源,郡县地方长官若征集不力,会被严厉处罚。有朝廷诏令,各地官员为突出政绩,竞相征集寡妇,将辖地失去亲人的妇女登记在册,不管有没有再婚,要“依书皆录夺”,强制征集,然后,集体押送到目的地。被强征的妇女回望家乡,一路啼哭,场面甚为悲惨。史书记载:当时,河东郡郡守杜畿(后来灭吴的杜预之祖父)受命征集寡妇,他只征集真正寡居妇女,每年送去的寡妇很少。后来,杜畿升官到朝廷,赵俨继任河东太守,送去的寡妇一下子多起来,魏文帝曹丕责问杜畿:“以前你送的那么少,我还以为河东没有寡妇。现在为什么又多了起来?”杜畿正颜厉色回答道:“我以前征集的寡妇,都是死人妻。现在赵俨征集的,都是活人妻!”曹丕和周围的人一听,脸色都变了。

这些妇女被征后,实际等同于“慰安妇”,以后还不知要被转嫁多少回。至曹丕的儿子曹睿(魏明帝)当上皇帝后,这种办法仍在全国实行,但有了变通,有姿色的寡妇被曹睿挑选入宫,自相再婚寡妇可由夫家用钱赎回。《魏略》曰:“(明帝)录夺士女前已嫁为吏民妻者,还以配士,既听以生口自赎,又简选其有姿色者内之掖庭……”政令到了地方,又有变化,再婚寡妇的夫家花钱买个女人也可充数代替其妻,“故富者则倾家尽产,贫者举假贷贳,贵买生口以赎其妻。”

三百多年后的北齐时期,寡妇配嫁制仍在实行。《北史·齐本纪》记载,北齐文宣帝高洋为修长城,也曾大量征集寡妇。“天保六年(556年)三月,发寡妇以配军士,筑长城。”北齐皇帝与曹丕的办法如出一辙,同样是不管人家有没有再婚,强行拉去与军士婚配。“是月,发山东寡妇二千六百人以配军士,有夫而滥夺者五。”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