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完这篇文章,你还想发朋友圈吗?职场避坑要牢记这5条建议
来源:叨叨的哲思时间:2023-05-24 18:19:19

销售部门同事小张很喜欢发朋友圈,也很喜欢在朋友圈里和客户好友互动,每次刷动态,只要是我可见的,一定有小张的点赞和评论。

他很自豪地告诉我们,做销售的人一定要时刻活跃在客户好友的视线里,直到那一天,我无意中发现,一位老客户在朋友圈里指名道姓地批评小张,而小张没有任何回应,也没有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做任何回应。


【资料图】

只是有很长一段时间,小张的朋友圈没有任何更新,还默默地设置了“三天可见”,连销售部门的其他同事也不再频繁地发近况。

说起来,不过是一桩小事。

小张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和客户吃饭的照片,都没有露脸,纯粹是几个杯子相碰的画面,乍看之下,我也不知道他是和哪个客户吃了饭。

但是,那位客户在小张的动态里点赞和评论,斩钉截铁地表示“要和兄弟小张共富贵”,小张只是简单地回复了几个传达高兴情绪的表情而已。

他万万没想到,只是和客户一个简单的互动,也不过是做了销售部门维护客户关系常做的事情罢了,竟然引来多方的不满。

1、销售部门领导指桑骂槐地批评了小张,隐约透露出内心的不满,毕竟,是领导给了小张这条客户线索,现在倒好,客户和小张走得近,倒是自然地和领导保持了距离(说起来也正常,但领导觉得心里不爽);

2、小张的另一个客户,刚好和这位吃饭的客户是竞争对手,无意间发现他们在小张朋友圈里互动,也发现小张和竞争对手走得近,一边侧面地拖着没签署新订单,又一边侧面地打听竞争对手的动态(小张做销售多年,拎得清);

3、小张的一位故交私信他说,每次看小张的朋友圈,都觉得“社会”,说得虽然委婉,却也带有不满的情绪;

4、在那条动态的评论区里,有不少圈内好友的互动(世界真小,原来他们有很多共同朋友),聊着就歪了楼,略有一些不好的影响,是非也越来越多。

有一次吃饭,小张说起这件事,他愣是没理解,不过就是发了一条朋友圈,怎么那么多糟心的事情。

也是因为这条朋友圈,小张失去了一个老客户(有些说不清的误会)。

再举一个例子。

刘同学是个典型的普通人,在简单的环境中成长,想法也比较简单,时常期待被他人认可,在朋友圈分享获得感成了日常。

而与他同班的陈同学因为长相普通,也时常期待被他人认可,相比起来,陈同学更显得要强。

陈同学每天看着刘同学在朋友圈里晒成就,还有那么同学赞美和互动,心里非常不爽,起初也只是屏蔽了刘同学的朋友圈而已。

后来,刘同学在朋友圈里晒了一张博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,得到不少同学的点赞和评论鼓励。

还有一位同学把刘同学的这条动态转发到群里,公然赞美刘同学积极进取,惹得陈同学十分忌妒,专门点开刘同学的朋友圈,连发三条具有讽刺意味的评论。

虽然刘同学不像陈同学那么要强,却也不接受无端的讽刺,随即两人在评论区吵了起来,还有不少同学留言,有的看起来像煽风点火,有的劝架又没水平,愈演愈烈,最后成了同学口中的“下饭故事”。

更糟心的是,我们并不知道,朋友圈里到底谁是朋友,更不知道,谁在背后偷偷截图,把我们朋友圈里更新的动态转发出去,也不知道,他们在背后说了多少坏话,间接影响了很多事情的走向和结果。

不发朋友圈可以消除很多人生烦恼,这5条建议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:

1、不相信所谓的“好友分组” ,曾以为同学关系要比社会关系亲近一些,其实不然,既然是同班同学,修读同一个专业,日后成为同事的可能性极高,最不靠谱的,就是当下认知里所谓的“好友分组”;

2、把时间花在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方式上 ,我们喜欢发朋友圈的原因无非是,想要让可见的人更加了解我们,所以有人说,朋友圈就是发给某些人看的,而不是公众,无论是发朋友圈还是刷朋友圈,都挺耗时间,还不如和想见的人见面,增进彼此之间真正的了解;

3、谨言慎行 ,做过的事情一定会留下痕迹,无心说的一句话,哪怕是好话,都有可能被所谓的“好友”拿来做文章,即便有较强的社交需求,也要时刻牢记“谨言慎行”的真理;

4、关心不一定需要点赞和评论 ,身边不难找到这样的朋友,他们从来都不发朋友圈,又或者是朋友圈停留在某一个年份,看起来像屏蔽了我们,这不是坏事,聪明人不会在朋友圈里互动,因为“这个世界真的太小了”,有相似性的人群,迟早都会因为某个磁场而相遇,不点赞,不评论,恰似淡如水的君子之交,对彼此都好;

5、隐私总在不经意间泄露出去的 ,尊重隐私和保护自己的隐私,是大多数人都有的认知,但是,还是有很多人因为隐私的泄露而招来祸事,这是因为,人的心理变化是复杂的,会受环境和情绪所影响,进而渴望表达,在表达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泄露了自己的隐私。

第五点其实是最重要的,隐私里时常藏有我们的软肋。

比如说,有个朋友晒了客厅一角的照片,恰好装修风格独特,是某个小区楼盘特有的装饰,所以被同住一个小区的朋友发现,开始认邻居,而后还发生了很多麻烦事。

还有一个朋友晒了一张跳广场舞的照片,不远处有明显的地址牌,从发布时间来看,不难推断出他的住处和活动轨迹,也就给了销售投其所好的机会。

总而言之,刻意去了解一个人,或者说有意去吸引某些人的目光,朋友圈不是唯一途径,也不是最有效的渠道,每天刷朋友圈寻找机会,效率其实不佳,远不如在有需要的时候,认真去看一个朋友的近况。

不发朋友圈可以减少很多烦恼,想要维护一些关系,不如偶尔的问候和做足准备的会面,当然,不对别人期望太多,也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位置,反而减少失望的次数,还能多出不少独处成长的时间。

看完这篇文章,如果你也决定“不发朋友圈”,那就留言告诉我吧。

听说,关注我的人会进步,我相信这是真的。撰写高价值的好文章,自省,解惑,我们一起成长吧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