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的诗风清刚俊爽,深厚婉丽。其边塞诗气势雄浑、格调高昂;离别诗思乡念亲,淡泊明志。他在江宁县(今南京市)为官8年,人们熟悉的“一片冰心在玉壶”就是在江宁县任时所写。他就是被称为“七绝圣手”的王昌龄。
王昌龄,字少伯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。早年贫贱,困于农耕,而立之年,始中进士。初任秘书省校书郎,又中博学宏词,授汜水尉,因事贬岭南。与李白、高适、王维、王之涣、岑参等交厚。开元末改授江宁县丞。其诗以七绝见长,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,有“诗家天子王江宁”之说。
心怀天下 立志边关
(资料图)
年轻时王昌龄正逢大唐盛世,虽然家世清苦,但他心怀天下,农耕、学诗、悟道之余,他心向西北,想学古人投笔从戎。开元十二年时,王昌龄终于实现了他西进河陇的从军梦。
王昌龄以诗言志,表达了自己戍边卫国的远大理想:
《从军行》
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
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王昌龄在边塞从军的时候,骑马巡边,信马由缰,但见满目苍凉,广漠的边塞之上,一座边城的西边,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,一个唐军戍卒孤独地走上瞭望台。从青海湖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。王昌龄想,此时此刻,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。此时寒风瑟瑟,本就让人愁思不已,那戍卒更用羌笛吹起了感伤离别的乐府古曲《关山月》。笛声呜呜咽咽,如泣如诉,如亲人在呼唤,似征人在叹息。王昌龄觉得,这笛声如同一缕情思,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。但是战争远未停息,征人返乡遥遥无期,只能是无可奈何等待。王昌龄不由得诗从心生,挥笔写下:
《出塞》
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
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
王昌龄的《出塞》,一直被后人当作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,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。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崇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,杨慎编选唐人绝句,也列它为第一。
玉门关外的历练,让他一跃而成为唐代边塞诗的领军人物,他在诗中抒发了一个报国青年的宏大抱负。
考场得意 仕途失意
当时由于西北的战事不多,建功立业的机会并没有到来。于是,王昌龄回到洛阳,想在科考中寻求一条成功的人生之路。
唐玄宗开元十五年,年近三十的王昌龄第一次走进京城长安(今西安)的考场,就一举中了进士。但是,残酷的现实给王昌龄泼了一盆凉水——他只被授了个秘书省校书郎的闲差。校书郎只是个抄抄写写的小工。他心有不甘。于是,三十四岁时,他又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,结果又是榜上有名。但是,他却被外放为河南汜水县(治所遗址位于今河南荥阳附近)县尉。负责汜水一县治安捕盗的事务,相当于县公安局局长。王昌龄当然是觉得大材小用,心生怨忿。在汜水工作了五年左右,四十一岁的王昌龄又就被支到岭南,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。
在岭南一年后,王昌龄北还京城。年已四十二岁的王昌龄,本以为能在京城谋个好差事,没想到,朝廷只给了他一个江宁县丞(相当于副县级)的位置。
为官江宁 著书教人
唐开元二十八年(740)的冬天,王昌龄离开长安,来到被称为江宁县的金陵,出任江宁县丞,相当于江宁县副县长。他总觉得怀才不遇,《芙蓉楼送辛渐》就是写于此时。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,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(今镇江),然后在此分手。芙蓉楼原名西北楼,登临可以俯瞰长江,遥望江北。
《芙蓉楼送辛渐》
寒雨连江夜入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
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
王昌龄用“一片冰心在玉壶”来表白自己的心机,虽然历经磨难,仍旧痴心不改,虽然饱受诟病,依然冰清玉洁。
王昌龄在任江宁县丞的业余时间还开了一个诗歌补习班,这可能是全球教育史上第一个业余培训班。王昌龄对自己在诗歌补习班的教材加以整理,写成了诗歌理论著作《诗格》。盛唐时期,所有诗人都满怀创业豪情,积极奔走事业,没有一个写书立著的。盛唐唯一写诗歌理论著作的就是王昌龄。
惨遭杀害 留芳世间
任职江宁县之后,王昌龄又被调到更为偏远的龙标(今湖南黔阳)。唐天宝十四载(755),安史之乱爆发,次年,五十九岁的王昌龄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,只得离任返乡。
唐至德二载(757年),六十岁的王昌龄从龙标返乡途经亳州时,拜访了时任亳州刺史的闾丘晓。没想到,迎接他的竟是残酷的杀害。一生都在渴望建功立业的大诗人,最终竟然惨死于小人之手,实在令人惋惜。
王昌龄故居位于今南京淮清桥、桃叶渡一带,建筑早已无存。2012年初,根据史料记载及夫子庙景区整体布局,在大石坝街与平江府交会的东南角复建了“王昌龄宴饮处”。临溪而建的“王昌龄宴饮处”与“李白邀月”雕塑仅隔东园桥相望。在此驻足,可以感受到唐代诗人潇洒飘逸的脱俗情怀。心情不舒畅的王昌龄将郁闷的心情寄托在美酒中,可见这又是一首醉后写就的诗句。
《送朱越》
远别舟中蒋山暮,君行举首燕城路。
蓟门秋月隐黄云,期向金陵醉江树。
清代文人陈文述有《青溪访王龙标故居》诗云:“盛唐诗格压南朝,少伯风流久寂寥。我向青溪宫畔过,扬花明月忆龙标。紫裘换酒兴翩翩,花月春江醉欲眠。一样才人工乐府,当时只有李青莲。”陈文述在诗中将王昌龄比作李白,推崇备至。诗中的青溪,即流经王昌龄故居的青溪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