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蔡思祥
《徐州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计划》)近日发布。该《计划》明确提出,到2025年,全市将新增规模以上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00家左右,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。
以“集聚效应”打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的千亿级航母产业,这是徐州市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的必由之路。市农业农村局围绕发展目标,详细解读了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相配套的具体措施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 完善体系化物流网络
依托稻麦种植、果蔬生产、畜禽养殖,培育推广适合加工的专用品种,到2025年,按照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求建设一批优质原料供应基地。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,畅通鲜活农产品末端冷链微循环,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,到2025年,全市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达到1500个,总库容达到425万立方米。
夯实系统化科技支撑 促进数字化引领转型
针对徐州农产品加工中的关键技术短板,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,每年攻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,遴选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,到2025年,每年实施市级以上关键技术攻关项目5项左右。
加快推进数字技术、数据要素全方位融入徐州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全过程,全面推动加工方式变革、管理手段创新,培育发展智能化、精细化的食品及农副产品现代加工新模式,到2025年,力争在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建设上实现突破。
突出绿色化发展导向 实施梯次化企业培育
推广应用绿色储存、动态保鲜、快速预冷、节能干燥等实用技术以及品质调控、营养均衡、清洁生产等先进技术,促进全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循环利用、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,到2025年,节能环保技术、工艺、装备进一步得到推广应用,农产品加工环节损失率降到5%以下。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“十百千”工程,做强一批“领军型”龙头企业,壮大一批“成长型”龙头企业,培育一批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和“单项冠军”,到2025年,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以上、省级100家以上、市县两级1000家以上,培育一批年产值超过30亿元的大型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。
开展品牌化市场营销 加快园区化集聚提升
引导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经营主体发展,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,到2025年,做大做强市内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,发展一批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,建设一批田头市场,补齐农产品出村进城短板。着力建设“1+N”农业品牌体系,鼓励龙头企业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共创“乡”字号、“土”字号特色品牌,到2025年,打造一批省内知名、全国著名、海外驰名的产品品牌,入选江苏省农业品牌目录产品达15个。
发展融合化新型业态 健全紧密化联农机制
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完善功能、突出特色、优化分工,吸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,到2025年,每年招引不少于4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入驻园区。以加工为基础,丰富拓展休闲观光、制作体验等多种服务,推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与亲子研学、科学普及、康养旅游等有机融合,到2025年,一批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工艺入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一批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入选省级以上工业旅游区。
“我们将完善推进机制,设立集群创新发展工作专班,建立问题协调解决机制,强化部门协作配合。吸引各类人才参与集群建设,从财政、土地、金融等方面,促进资源资本向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积聚,完善政策支持体系,形成政策支持合力。”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松松表示。
编辑:哈晓蕊
关键词: